×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EN

品牌维权,任重道广|MHP君悦评论

2019-05-076883

未标题-2222.png



每次就某专业问题深入法律研究后,总暗自发誓要写篇文章与人分享,但迟迟未动笔。听说,行动就是最大的机会,这是我迈开的第一步。


品牌维权俗称为“打假”,但我更喜欢称其“知识产权维护”。事实上,知识产权维权远比打假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借助本文,谈谈如何多渠道进行品牌维权。



一、 发起民事诉讼


与商标维权相比较,品牌维权更宽泛,不仅涵盖对注册商标侵权的打击,也囊括尚未登记为注册商标的商品名称、字号的保护。面对多样的侵权行为,首先需要理清维权的法律基础是《商标法》还是《不正当竞争法》,或两者兼有。


考虑制假者的数量远远少于售假者,权利人若能同时对售假者和制假者发起民事诉讼,一定能够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若决定启动民事诉讼,除了证据收集,起诉前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起诉谁?

(2)在哪里起诉?

(3)诉讼请求是什么?

(4)如何保证胜诉后的执行?


上述四个问题彼此关联并相互影响,决定证据收集方向和法律适用。对这四个问题的深思熟虑与诉讼安排的精心布局,不仅能够提高胜诉率,更有助于通过民事诉讼达到最佳维权效果。每个案件案情各不相同,上述问题也无统一答案,但都需要律师潜心研究、细致分析后得出结论,甚至在立案后仍需根据案情发展向法院申请变更和调整。这是诉讼律师工作最有趣之处。



二、 向公安刑事报案


并非所有类型的商标侵权都可以向公安机关刑事报案,《刑法》只打击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注册商标的行为。除了侵害商业秘密罪,不正当竞争中的傍名牌、搭顺风车等诸多侵权行为,也不属于《刑法》打击范畴。对于《刑法》打击的商标侵权类型,量刑门槛极低,制假者和售假者很容易被判处实刑:


图片1111.png

图片14444.png


虽然刑事定罪能够对侵权人一网打尽,并达到斩草除根的最佳效果,但实践中刑事立案着实不易。若刑事报案条件不成熟,建议权利人转换思路,采取其他法律手段。



三、向行政机关投诉和举报


1、向行政机关投诉和举报


与民事诉讼、刑事报案相比,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是相对较为保守、便捷的维权手段。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投诉置之不理,投诉人有权针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实践中,大部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在法定期限(六十天)内及时书面回复。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经调查后发现投诉属实,应依法对侵权者作出行政处罚。同时,权利人也可申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侵权赔偿方案组织双方调解。调解不成的,权利人可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举报虚假宣传


售假者推销侵权商品时,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任何人均有权向市场监督部门举报。不论《广告法》或2017年底修订后的《不正当竞争法》,均规定虚假宣传(广告)的最低行政处罚为人民币20万元。


对于小打小闹的售假者,若提起民事诉讼,不仅耗时耗力,法院最后判决支付的赔偿款也微乎其微,刑事难以立案。此时,权利人仅需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递交一份举报信,就可以让小规模售假者面临人民币20万元的行政处罚风险,从而出奇制胜地打击侵权。



四、 以消费者身份打假


品牌侵权案件的显著特点是“举证难”+“赔偿低”。按照法律规定的赔偿规则,绝大多数民事诉讼案件由法官自由裁量。


法定赔偿规则:


● 权利人举证证明因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


● 若无法证明实际损失,权利人举证证明侵权人的违法获利;


● 若上述均无法证明,法院根据自由裁量权裁定。


实践中,法院自由裁量判决赔偿额普遍不高,扣除维权成本,权利人所剩无几,甚至赔钱维权。所以权利人不会兴师动众打击每个侵权人,这样的尴尬局面无疑助长侵权。对于普通消费产品领域,以消费者身份打假或许可以扭转上述的逆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权利人可以依据该法律规定主张购买金额三倍的赔偿,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领域,完全不用担心被冠以“职业打假人”的名号。



 职业打假人是否能够得到赔偿? 


对于职业打假人是否能够得到赔偿,我现在的答案是“能得到赔偿”。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中提及将“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但目前无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定义何为“职业打假人”,更没有法规规定职业打假人不能获得赔偿。因此,售假或造假者提出的“职业打假人不应得到赔偿”的抗辩理由,现阶段很难得到法院支持。


品牌的价值与品牌维护投入成绝对正比。面对侵权,坚定选择重拳全面出击,像呵护孩子一样维护品牌,才可能获得巨大的品牌价值。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品牌维权虽不易,但值得投入。

联系我们

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7楼
邮编:200040
电话:(总机)61132988
传真:61132913
Email:hr@mhp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