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EN

金融投资防雷指南|MHP君悦评论

2019-09-187090

未标题-1.png


本文是“金融投资市场权益保护”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旨在对金融投资领域“爆雷”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叙述。


定义

本系列文章所称“雷”、“爆雷”,专指投资标的或相关方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诈手段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行动和事件。


引言

1978年,全国总存款220亿人民币。


2015年,居民总存款60万亿人民币。37年翻了3000倍。


年化增长率24%。


改革开放40年,社会财富不断膨胀,大排面从5块钱一碗涨到30块一碗,伴随而来的是国民用理财对抗通胀的强烈需求,金融投资市场因此蓬勃发展,股票、债券、P2P、币圈、信托、基金等金融投资是大众听闻最多也尝试最多的领域。


无论哪种领域,投资者最怕的莫过于踩雷。鉴于当前国家有意通过金融去杠杆来整饬金融市场、调整经济结构,经济进入了阶段性的降温企稳周期,水位下降使得原本潜伏的各种冰山开始崭露狰狞,金融投资市场泰坦尼克悲剧频发。 


对韭当割,人生几何。原打算驱虎吞狼借金融投资之力对抗通胀的散户,才出狼窝又入虎穴,无论如何都逃不过韭菜的命运。


本系列文章无意对金融投资市场本身作出任何评价。惟希望在投资者参与轰轰烈烈的创富大潮时,能够审慎判断和识别各种“雷”,尽可能绕开雷区;不幸踩雷的话,也要掌握自救的方法,以减少损失。


假如本系列文章能成为投资者金融投资市场避雷和自救的指南,笔者将不胜荣幸。


微信图片_20190917091943.png

|图片源自网络


金融投资领域“埋雷者”动力强劲


金融是很赚钱的,很赚钱很赚钱很赚钱。


资本市场又是最好的搭桥工具,在这里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诸般妙法资产变化,转眼癞皮驴变千里马,马骨千金卖你。


当一个企业或个人可以从提供价值——如售卖产品或服务——来挣钱转变为可以通过金融来挣钱时,投资领域埋雷/造假就无法避免,就像坐惯了电梯的人是不会主动走楼梯一样。


熙熙攘攘,埋雷无非为了攫取利益。具体的动机在不同的投资领域却也表现不同:


在A股市场中,埋雷动机可以是为了谋求IPO,为了所谓的“市值管理”,为了完成业绩对赌或为了“保壳”等等。


在场外股权市场如新三板市场中,由于新三板流动性不高,企业估值很难长时间维持高位,很多的埋雷者就直奔出题,表现为赤裸裸的圈钱套现跑路。


在“大资管”投资领域,除了“大资管”投资标的“爆雷”外,资产管理人埋雷动机更多的是为了维持庞氏骗局的运转,骗更多的钱,或是实现与投资人利益冲突的自身利益。


币圈,庄家虚构流量,人为“做市”,最后留下散户举杠铃。


P2P多是你赚他息、他赚你本的庞氏骗局或庄闲博弈的赌局。


问题来了——基于以上动机所造出来的雷,在各个细分领域中,它们的表现和特征又是怎样呢?


鉴于笔者一贯对P2P、币圈是赌盘老庄盘的狭隘、武断、浅显并且不接受反驳的认知,叙述将重点围绕A股市场、场外股权市场、大资管这三个领域展开:



一、 A股中暴雷事件特点及识别


A股市场是所有投资领域中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的。成为A股上市公司,享受公开交易带来的流动性溢价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关信息公开透明的代价,这也是目前监管层所倡导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中介机构、公众投资者都成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督者。


 特点:

A股上市公司的“雷”往往手段多样、设计精巧复杂,隐蔽性更强。此外,由于其发行和交易的公众属性,A股“爆雷事件”往往波及面较广,受损失的投资者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几十万,社会影响较大。


 埋雷手段举例 

业绩造假。较为传统和直接的“埋雷”方式为业绩造假,一般是虚增收入,典型如最近爆雷的康得新集团。康得新作为我国新型复合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向来是机构投资者所青睐的白马股,然而即使这样外表光鲜的绩优股也免不了爆雷。根据今年7月5日证监会出具的对康得新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内容,康得新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同时虚构成本和期间费用,四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9.21亿元。虚增利润之高,创了A股上市公司的之最。


忽悠式重组。除了虚增业绩,比较常见的埋雷手段还有忽悠式重组。忽悠式重组分两种,一种是以短期刺激股价为目的,通过蓄意发布虚假重组信息,推高股价,相关人员趁机减持套现。这属于小雷,短平快,危害性也有限。还有一种忽悠式重组,是通过引入所谓的“优质资产”,推高股价,或者干脆就是卖壳走人,而雷就埋在“优质资产”中。这类忽悠式重组手法隐秘的多,欺骗性和危害性也更大。典型如欲借壳鞍重股份上市的九好集团,此案例的交易方案包括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募集配套资金,这也是绝大多数A股重组常用的交易方案。在该交易方案中,真正承担重组成本的是参与股票发行的投资者以及被稀释股权的其他投资者。对鞍重股份的大股东来说,其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控股权价格,至于对重组标的资产质地怎么样则不太关心。在这样的交易逻辑下,忽悠式重组一拍即合,而等到重组的标的资产业绩爆雷时,埋单的就是那些被忽悠进来接盘的中小投资人了。这种忽悠式重组套用互联网思维中的一句话形容比较贴切——“羊毛出在猪身上,最后韭菜埋单”。


除了上述套路外,A股还存在着炒作虚假概念、虚构核心能力、虚假业绩预告等等花式玩法,不胜枚举。


 识别:

A股雷设计精巧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不易识别,尤其对非专业投资者来说,但随着A股信批制度不断完善,信批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也为投资者“识雷防雷”提供了可能。A股“识雷”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魔鬼隐藏于细节之中”。


单一财务指标造假容易,但所有财务指标相勾稽就需要花点功夫,而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勾稽就更难,企业信息和公开信息勾稽又会增加难度,总之,上市公司造假,在其披露出来的各种信息中一定会找到蛛丝马迹。比如,康得新将虚增的利润放到货币资金里面而不是存货或应收账款等其他资产里面,那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账上动辄上百亿的货币资金与每年低的可怜的理财收入不勾稽,二是存货周转率高的离谱,低存货与高销售不勾稽;再比如尔康制药爆雷前的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2016年在柬埔寨的项目公司卖木薯粉净盈利6.15亿元,而海关的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从柬埔寨进口的木薯粉只有七千多万元。


至于忽悠式重组,那些主业不旺却不断追逐概念的公司,那些频繁重组、随意停复牌的公司值得打上大大的问号,毕竟长期来看,投资者的收益全部来自于资产回报率,优质且稳定的资产才是正道。



二、场外股权投资中暴雷事件特点及识别


本文所称场外股权投资市场包括新三板市场和其他股权投资市场(包括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俗称“四板”)以及尚未公开发行或挂牌的其他公司的股权投资市场)。


 特点:

场外股权投资市场相对于A股投资市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透明度低,二是股票(股权)的流动性差。这两个特点也决定了场外股权投资爆雷的特点:大股东圈钱套现缺少制约,手段自然就简单粗暴;相对于A股动则上万人,场外股权暴雷影响范围就小得多,属于定点爆破;流动性差,受损股东退出难、损失金额一般都比较大。


新三板中的爆雷。典型的新三板“雷”具有简单粗暴的特点,具体讲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做局”。就是通过粉饰业绩、讲故事、蹭热点等方式推高企业估值,进而通过新股发行或老股转让方式融得大笔资金。以新三板公司参仙源(831399)为例,根据2016年中国证监会做出的行政处罚,公司2013年虚增利润7372.93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二。虚增利润后,公司2014年就进行定向增发,估值高达60.24亿元。


第二步“收割”。通过关联交易或赤裸裸的资金占用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将公众公司掏空。笔者随机选取10家在2015-2017年期间进行过定向增发的三板公司,在定增后的一个年度内,公司的期间费用平均同比增幅超过50%,突然有钱了,花钱就大手大脚也情有可原,但这也暴露了新三板企业中很多公司并没有慎重且高效地使用股权融资款,更有不少企业直接对融资款进行收割。以新三板公司时空客(831335)为例,2015年通过两轮融资,共融得8733.42万元,而2016年5月份即被被大连证监局做出行政处罚,根据处罚文件显示,时空客以支付期间费用的方式,通过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隐性关联方套走资金6607.70万元,资金通过这些公司账户最终流向时空客实际控制人个人手中。


第三步“闪人”。“当大潮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2018年以来,新三板的大潮逐渐退去,那些完成前两步的“裸泳者”都在想办法摘牌走人,由于中小股东会极力阻止,这些三板公司一般很难主动摘牌,就往往选择故意不披露定期报告,坐等被股转系统强制摘牌,摘牌后,这些公司成为非公众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将更难保证。

其他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雷”。其他股权投资市场中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一般都会有业绩不稳定、公司治理不完善、家族企业印记和人合公司特点明显,并伴随着财务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突出等问题。投资人踩雷往往也是因为没有认清这些特点,而盲目投资,使得遭受损失。比如近年来一直屡禁不止的原始股骗局,大量的投资者在甚至不知道所投企业是哪里的公司的情况下就购买所谓的原始股,坐等公司IPO上市,实现财富倍增,而此类投资骗局,一旦爆雷,股票就会一文不值。



 识别:

场外股权投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任何一个个股投资都有可能暗藏巨大风险,尤其具有以下特征的投资项目,更要加倍小心:大范围的公开宣传推介、各种拍胸脯打包票的承诺——保本保息、一定时间完成IPO、大股东回购等等。


投资此类资产,投资人务必做到详尽、全面、确信的尽职调查,懂行业、懂模式,战略投资远胜于财务投资。



三、“大资管”中的暴雷事件特点及应对


 特点:

本文所称“大资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国务院2018年4月2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确立了消除多层嵌套和打破刚性兑付等原则,着眼于减少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空转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长远考量,具有较强的金融去杠杆的意味,这就成为了触发大资管领域爆雷的导火索。


相对于前述两个投资领域,大资管行业信息透明度最低,投资者无论是购买银行理财还是私募基金,投资前接触的底层资产信息非常有限,只有爆雷后,投资者追究管理人是否尽责履职时,通过司法程序才能获取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极大的助长了不法之徒的狼子之心。


 大资管领域布雷的祸首有两类:

一是以阜兴系、金诚集团为代表的资管集团。这些集团往往拥有多张私募牌照,成立各种资管公司用来吸收公众资金,声势铺天盖地。吸引资金后,利用集团公司关联方众多的优势,通过辗转腾挪,随意挪用、支取募集资金,或违规开展资金池业务,并通过募新还旧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最后当募集速度赶不上赎回速度的时候,就只有暴雷一条路,以上两集团最终暴雷时资金黑洞均超百亿,可谓触目惊心。


回顾此类暴雷事件,特点有三:


(一)  这类集团公司要么手握大量的政府项目,要么背靠上市公司,看似“根正苗红”、实力雄厚,很是唬人;


(二)  集团内公司众多,关联关系交错复杂,募集资金使用监管上难上加难。比如阜兴系就大量利用代持的方式隐藏关联关系,甚至直接对自己控制的空壳项目公司进行自融;


(三)  资金规模上来之后,综合管理能力跟不上。规模化对类金融机构来说绝对是一把双刃剑,资金规模上百亿后,流动性管理、风险控制等能力短板也绝非短期内可补上。当然,我们不怀疑朱公子、韦大侠有“大丈夫生当如此”的远大抱负,也不取笑二位自诩“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但是,纵观这两大集团,他们除了资金,几乎不具备真正必要的投资要素,也没有壮士十年归的实战磨砺。掌管亿级资金恐怕已经是自身能力的极限,小马拉大车,当负重超过极限太多的时候,往往就是身不由己,最终走进弄虚作假,非法集资的庞氏骗局。


 识别:

对这类资管集团,当他们鬼迷心窍之时,往往会采用声势浩大的宣传销售攻势,配合许以高额收益,及时回馈的特点来发行产品、募集资金。所以,投资者对于一些其名不彰,规模惊人,声势夺人的集团公司,千万不要被他们的阵势所镇住,你赚他息,他赚你本,应当引起足够的警觉。


二是一些道德缺位的三方财富机构和基金管理人。我们知道,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收益来自于成功销售资管产品后的销售佣金,产品越次奖励越高,这就导致三方机构容易巧言令色诱使投资者认购一些垃圾产品。


在各种基金中,管理人也同样面临代理人问题的考验。我们知道,基金管理人的收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按照基金规模收取的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二是投资退出后的超额收益。但私募基金市场存在不少管投不管退的无良管理人,先收几年固定管理费再说,更有甚者,与投资标的勾结,坑害投资者。


 应对:

中小投资者,菜场买菜尚且锱铢必较担心被宰,到了金融投资市场却容易呆若木鸡任由摆布。都是市场,金融投资市场腥风血雨尤甚,时刻牢记利益冲突四字,千万货比三家,精挑细选。



结语


金融投资市场理论本该是个正和游戏,资金融通创造价值回馈投资,但光良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话笔者是同意的,现实的资本市场它往往是个零和游戏。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投机市场,中小投资者既没有控制权,也不参与玩法的制定和解释,踩雷当然是大概率事件,不必自责。


而在各个领域踩雷后,如何自救以减轻损失,却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文章将在随后的篇幅中介绍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现行的法律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韭菜的伟大逆袭。

联系我们

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7楼
邮编:200040
电话:(总机)61132988
传真:61132913
Email:hr@mhplawyer.com